日前,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了民用空调的专项质量抽查结果,在不合格产品名单上,北京人熟悉的同力空调竟“榜上有名”。曾经在北京市场大造广告声势、名噪一时的同力空调,何以几年之后质量滑坡,走入不合格企业之列?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市同力盛业机电有限责任公司(原北京市同力制冷设备公司),公司的总工程师奚克俭道出个中原因。
据奚工介绍,国家房间空调器的检测、生产标准从1997年开始有了新规定,并从1998年1月强制执行。此次抽检正是依据这一新的强制标准,抽查空调生产企业1997年的产品。而同力空调去年一年并没有生产空调,其原因是1996年北京的持续多雨使空调产品销售不畅,大量积压,到1997年夏天北京又持续高温,空调卖得火爆,“同力”与国内众多空调厂家一样借机将库存产品销售一空。在销售前,生产车间将’96库存空调重新上线检测,并将生产日期改为1997。由于1996年生产空调是按旧标准,那么依据新标准检测,自然有多处不能得分。奚工表示,我们不该更改生产日期,事实上,如果按原有标准检测,同力空调是合格的。改日期是出于销售的考虑,没想到反而给同力空调带来更大的损害。
据了解,北京“同力”生产工业用空调已有十五六年的历史,从1993年开始进入民用空调市场。当时北京市场品牌少,同力空调以颇具声势的广告先声夺人,在北京市民中迅速树立起品牌形象,从1993年到1995年,每年产量均在3—4万台。但是,随着空调生产企业的迅速增加,南方空调厂家意识到北京市场的辐射作用和巨大潜力而竞相杀入京城,北京空调市场乃至全国空调市场竞争几近白热化,空调价格从1993年到今年,已降低近2000元,而生产原材料、工业配件等的费用却没有相应的大幅下降。家用空调单机的成本之高,售价之低,几乎到了无利可赚的程度,只有靠规模生产才有利润。在靠现代化、集团化生产求得规模效应,赢得市场的激烈角逐中,作为民营企业的北京同力颇感力不从心。奚工说,目前企业正调整生产方向,今后将集中力量生产工业空调。但他同时表示,家用空调的生产规模不会太大,但还会继续做下去,对北京现有7—8万同力空调用户一定负责到底。
奚工希望通过本报转告关心同力空调的广大消费者,“同力”今后一定吸取此次抽检的教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质量合格产品。目前,他们对今年生产的空调,已经按照国家新标准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本报记者曹茜